【小腿穴道圖解】3大穴位讓你跟蘿蔔腿、水腫說再見!

長時間久坐或站立,容易導致小腿水腫、循環不良,讓雙腿腫脹沉重。中醫認為,小腿是人體「第二個心臟」,透過正確的穴位按摩能促進淋巴代謝、減少水腫,讓腿部線條更緊緻。本篇介紹 3 大關鍵穴位,搭配簡單按摩法,只需每天幾分鐘,就能改善蘿蔔腿,讓雙腿輕盈舒適!
小腿有哪些穴位?

小腿有哪些穴位?
小腿是人體重要的經絡匯聚區域,涵蓋六條主要經絡,這些經絡上的穴位與血液循環、淋巴排毒、肌肉放鬆以及內臟健康息息相關。透過正確的按摩與刺激,可以幫助改善水腫、腿部疲勞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以下是小腿上的主要穴位及其功能:
1. 膀胱經穴位(改善腿部僵硬與循環)
- 承山穴:位於小腿肚後方正中央,能緩解腿部痠痛、促進血液循環。
- 委中穴:位於膝窩正中央,對於腰背僵硬與下肢麻木有舒緩效果。
- 崑崙穴:位於外踝上方凹陷處,幫助消腫、強化足踝靈活度。
2. 脾經穴位(消水腫、調理脾胃)
- 三陰交:位於內踝上三指寬處,是三條經絡的交會點,能改善水腫、調理月經。
- 陰陵泉:位於小腿內側、膝蓋骨下方凹陷處,具有去濕排水的功效。
3. 胃經穴位(促進消化、緩解腿部痠痛)
- 足三里:位於膝蓋外側四指寬處,能提升免疫力、促進腸胃蠕動。
- 豐隆:位於小腿外側,有助於減脂、加速身體代謝。
4. 膽經穴位(舒緩肝氣鬱結、促進血液循環)
- 陽陵泉:位於膝關節外側下方,有助於緩解關節腫脹與肌肉痠痛。
- 懸鐘:位於外踝上3寸處,可促進血液循環並強化下肢穩定性。
5. 肝經穴位(舒緩情緒、促進氣血流動)
- 主要位於小腿內側,從內踝後方向上延伸至膝蓋內側,幫助調理肝氣,緩解壓力。
6. 腎經穴位(增強體力、調節水分代謝)
- 太谿穴:位於內踝後方的凹陷處,有助於強化腎功能與補充元氣。
這些穴位各自負責不同的健康機能,適當按摩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、緩解腿部疲勞、幫助體內代謝。每天花幾分鐘按摩小腿穴位,不僅能改善水腫與肌肉僵硬,還能提升全身的能量運行!
小腿穴位能緩解哪些問題?

- 水腫
小腿是人體的「第二個心臟」,能幫助下肢的血液回流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促進淋巴循環,減少水腫。 - 腿部疲勞和酸痛
長時間站立、行走或運動後,小腿的肌肉容易疲勞和酸痛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舒緩疲勞和酸痛感。 - 脾胃不適
中醫認為小腿穴道與脾經相關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調理脾胃功能,改善脾胃不適的症狀,如: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等。 - 肝氣不順
小腿穴道也與肝經相關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疏肝理氣,舒緩情緒壓力,改善肝氣不順的症狀,如:情緒不穩、易怒等。 - 血液循環不佳
小腿穴道的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不佳引起的症狀,如:小腿冰冷、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等。
小腿 3 穴位,調理濕熱體質!
承山穴:緩解腰、腿、腳跟痛與腸道不適

位於外腓腸肌與內腓腸肌交界處,是幫我們代謝下半身的濕氣、讓陽氣向上提升的大穴道,大多數人在按承山穴的時都會感到痠痛,但持續按 2~3 次後就會有顯著改善。
取穴、按摩方式
踮起腳尖,會發現小腿肚的地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,在這塊肌肉正下方的凹陷處即為「承山穴」,建議以食指或拇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約 3~5 分鐘,早晚各一次!
陰陵泉穴:消水腫、強化膝關節
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、膝蓋骨下方凹陷處,是太陰脾經合穴,五行屬水,對去濕氣有很好作用!
取穴、按摩方式
側坐在瑜伽墊或地上,將欲按摩的腳微微弓起,摸到小腿的脛骨,以拇指向上推小腿的脛骨,一直到膝蓋骨交界處,就是陰陵泉穴。以拇指按壓後揉轉,此時會有明顯的酸脹感是正常現象,請依照自己能承受的程度揉按,左右腿各按壓 3~5 分鐘,每天早晚各按一次。

三陰交穴:補血養顏、調理婦科疾病

三陰交穴顧名思義,是三條重要的經絡(脾經、肝經、腎經)的交會處,按摩這裡就等於一次按摩三條經絡,效果超好的!主要可以幫助調理脾胃、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散結止痛,所以在中醫裡,特別適合治療婦科病(如:月經不調、經痛)和生殖系統疾病。而且,這個穴道對男性的性功能障礙(如:陽痿、遺精)也很有效喔!
取穴、按摩方式

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的內踝尖高點向上約四指寬、脛骨後方凹陷的地方,我們可以先盤腿坐在地上或瑜伽墊上,欲按摩的一腳微微弓起,先以拇指或食指指腹順時針揉按三陰交穴約 3 分鐘,後逆時針揉按約 3 分鐘,兩腿早、晚各按一次即可!
小腿穴位按摩的最佳時間與注意事項
最佳按摩時間
選擇適當的時間按摩小腿穴位能發揮最佳效果:
- 早晨起床後 15 分鐘:幫助喚醒身體,加速血液循環。
- 睡前 30 分鐘:放鬆神經,改善水腫與腿部疲勞,有助於睡眠。
- 每次 10-15 分鐘,每個穴位 2-3 分鐘,長期堅持 1 個月可見明顯效果。
避免時段:
- 飯前或飯後 30-60 分鐘內,可能影響消化。
- 中午 12 點左右,此時人體能量較低,不適合刺激經絡。
- 極度疲憊或情緒不穩時,可能影響按摩效果。
按摩時的注意事項
- 按摩前:修剪指甲、清潔雙手,穿著寬鬆衣物,保持肌肉放鬆。
- 按摩後:補充溫開水幫助代謝,避免立即運動或沖冷水澡。
禁忌情況
以下情況應避免按摩小腿穴位:
- 腿部有傷口、感染、腫瘤或骨折,以免加重症狀。
- 月經期間,可能影響經血排出,建議暫停。
- 心血管疾病患者,應諮詢專業人士後再進行按摩。
遵循這些時間與注意事項,能有效發揮小腿穴位按摩的功效,改善水腫、促進血液循環,讓雙腿更加輕盈舒適!
結語
- 小腿穴位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和水腫問題
小腿是人體的「第二個心臟」,能幫助下肢的血液回流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促進淋巴循環,減少水腫。此外,按摩小腿穴道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不佳引起的症狀,如小腿冰冷、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等。 - 小腿穴位有助於緩解腿部疲勞和酸痛
長時間站立、行走或運動後,小腿的肌肉容易疲勞和酸痛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舒緩疲勞和酸痛感,有助於舒緩腿部疲勞和酸痛。 - 小腿穴位與脾胃、肝氣相關,有助於調理脾胃不適和改善肝氣不順
小腿穴道與脾經、肝經相關,按摩小腿穴道可以調理脾胃功能,改善脾胃不適的症狀,如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等,也可以疏肝理氣,舒緩情緒壓力,改善肝氣不順的症狀,如情緒不穩、易怒等。
專業按摩,幫你擺脫水腫與腿部疲勞!
每天久坐、久站讓雙腿腫脹沉重?透過專業穴位按摩,促進血液循環、排出多餘水分,讓雙腿輕盈舒適!明易提供 客製化經絡調理,結合穴位按摩、淋巴引流與深層放鬆技法,針對你的需求調整按摩手法,讓效果更加顯著。現在就預約,體驗專業按摩,讓雙腿恢復輕盈!



相關文章

豐隆穴在哪?每天按5分鐘豐隆穴調理脾胃、改善便秘
豐隆穴是胃經的重要穴位,適當按摩可幫助調理脾胃、促進消化、改善便秘與體內濕氣問題。本文將介紹豐隆穴的位置、功效與正確按摩方法,讓你輕鬆在家調整腸胃健康,提升整體代謝。

太陽穴這樣按告別偏頭痛、促進血液循環!
太陽穴是人體重要的經絡交匯點,適當按摩可幫助舒緩偏頭痛、減少壓力、促進血液循環。本文將介紹太陽穴的位置、作用及正確的按摩方法,讓你輕鬆改善頭部不適,提升整體健康。